摘要:宝宝出生后需要按要求接种各种各样的疫苗。那么,大家都知道接种疫苗的常识吗?什么是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因疫苗接种产生的严重异常反应如何处理?宝宝们为什么需要接种疫苗?因病推迟接种疫苗行吗?哪些人是没机会打疫苗的?等。下面小编为您解答接种疫苗的那些常识问题。
1、什么是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我国国务院颁布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中华预防医学会有关专家称,仅极个别人由于个体差异可能出现罕见的异常反应,需要进行临床处置。对此,儿童家长不需要过分担心,所有免疫接种门诊都备有急救药品和设施,出现疑似严重异常反应,医生都会在第一时间及时处理和救治。每次接种疫苗后,医生应告知家长一些注意事项以及出现不良反应后的处理办法。当宝宝接种疫苗后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时,家长一定要及时和接种门诊的医生联系,可以电话咨询或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同时向接种门诊医生报告。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可由疫苗本身固有特性和受种者个体因素所引起,其发生率极低,当反应较重时,需要进行临床处置。绝大多数异常反应经过治疗不会遗留永久性损害。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主要有过敏反应、无菌性脓肿和热性惊厥等。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进行调查诊断。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能做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诊断。
2、因疫苗接种产生的严重异常反应如何处理?
中华预防医学会有关专家表示,我国国务院颁布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在县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进行诊断后,如诊断结果认为是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由第一类疫苗引起的可以向当地的卫生计生部门申请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如为第二类疫苗引起的,则由疫苗生产企业补偿。
3、给宝宝接种时的注意事项
中华预防医学会有关专家称,给宝宝接种时,首先,医生需要核对基本的接种信息,做到“三查七对”,所有信息核对无误后才能接种疫苗。而家长们应该配合医生做好孩子的安抚,如给婴儿微笑以及温柔的身体接触,给稍大小朋友讲有趣的小故事,或者说些轻松话语分散紧张情绪。按照医生要求,给孩子脱好衣服,暴露出接种部位(大腿或者胳膊)。避免接种时孩子晃动。
第二,接种疫苗时,家长一定要轻柔地固定住孩子的体位和相应的肢体关节,可用双腿安全控制住孩子,保持稳定体位,防止因孩子哭闹、挣扎造成注射部位错位。特别提醒家长,要允许孩子哭,不要强制让他勇敢,帮助孩子减轻疼痛。应及时给予孩子赞扬、拥抱和惊喜。
4、宝宝疫苗免疫程序应考虑的因素
中华预防医学会有关专家称,免疫程序是儿童预防相应传染病需要接种疫苗的种类以及接种的先后次序和要求。
免疫程序的制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因素:
(1)传染病流行情况:包括传染病流行的种类、特点、强度、周期性、影响因素、年龄发病的危险性以及对机体危害的严重程度。
(2)免疫学因素包括:疫苗的生物学特性和免疫效果,如疫苗的免疫原性、免疫的持久性、各种抗原同时接种到机体,机体的免疫反应与免疫应答。
(3)当地实施预防接种的具体条件:如疫苗的供应能力、接种疫苗的成本效益、受种者承受能力,以及交通和经济状况等。免疫程序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疾病谱的变化、流行规律的改变以及新型疫苗的批准上市等,会进行适宜的调整。
5、宝宝们为什么需要接种疫苗?
中华预防医学会有关专家称,宝宝出生后,可以从母亲体内遗传一定的抵抗传染病的抗体,但其会随着宝宝月龄增长而逐渐减弱和消失,容易感染传染病。为了提高其抵抗力,预防传染病的发生,需要按照免疫规划及时给宝宝们接种疫苗,保护他们健康成长。绝大多数宝宝按免疫程序接种疫苗后,会形成牢固的群体免疫屏障,既可以保护自己不得病,同时也可以保护少部分因疾病不能接种或暂缓接种疫苗的其他宝宝。
因此,预防接种是最有效、最经济、最便捷的保护宝宝健康的手段,每名适龄儿童宝宝均须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按免疫规划要求进行预防接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6、哪些人是没机会打疫苗的?
中华预防医学会有关专家称,在实施接种疫苗过程中,为避免接种疫苗后可能发生异常反应,规定了接种疫苗的禁忌。
世卫组织(WHO)列为疫苗使用禁忌情况的有:
(1)免疫异常者。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恶性肿瘤等,以及应用皮质固醇、烷化剂、抗代谢药物或放射治疗而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者,一般不能使用减毒活疫苗,如不能口服脊灰糖丸,不能接种麻疹疫苗。
(2)急性传染病患者。如果受种者正患有伴有发热或明显全身不适的急性传染病时,应推迟接种。
(3)既往接种疫苗后曾经出现过严重不良反应者。如对疫苗成分严重过敏,或者接种疫苗后出现严重过敏反应,不应该继续接种同一种疫苗。
(4)神经系统疾病患儿。对患有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的儿童,如未控制的癫痫、婴儿痉挛或进行性脑病等,不应该接种含有乙脑、流脑、百日咳等抗原的疫苗。
预防接种人员在接种疫苗时,应根据孩子的健康状态判定是否可以接种。遇《中国药典》及疫苗说明书中明确规定的禁忌,不应接种疫苗,或者推迟接种疫苗。
7、慎重接种疫苗“三须知”
中华预防医学会有关专家称,需要慎重接种疫苗的情况有:1.曾经患有癫痫、抽搐、惊厥的神经系统疾患;2.有过药物、食物等过敏史,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3.患有严重心脏病、肾病、血液病等,并转为慢性疾病。对于这类小朋友,家长应该向医生详细提供孩子患病和疾病诊断治疗情况,提供宝宝接种疫苗前的身体状况,以判断是否可以接种疫苗。大多数疫苗的慎用征是暂时的,可以在孩子身体康复后补种。
8、因病推迟接种疫苗行吗?
中华预防医学会有关专家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免疫功能异常者、急性传染病患者、既往接种疫苗后有严重不良反应者、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部分疫苗不能接种。轻微生病时可不推迟疫苗接种。如果需要推迟,应由医生决定推迟时间的长短,只要在可接受的时间范围内是可以继续接种的,而对于需要多剂次接种的疫苗,如果各剂次间隔时间过长会影响免疫效果,甚至需要重新按程序接种。同时,推迟时间过长可能会增加儿童患相应疾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