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什么是因输血引起的丙肝医疗纠纷?输血感染丙肝是近几年临床上的多发事件,由于目前患者的输血病历缺乏输血单,导致无法确认其所输血液的来源和确定血液质量,因此尚无法排除本次输血感染丙型肝炎的可能性。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输血感染丙肝是近几年临床上的多发事件,其争执的焦点是:输入到患者体内的血液是否存在丙肝病毒,输血同感染丙肝病毒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法律上争执的焦点是:血液是否属于产品,输血同感染丙肝病毒之间的因果关系是采用直接因果关系理论来确定,还是采用相当因果关系的理论来确认,因果关系谁来举证。而医院有关方面则强调,输血感染丙肝是否属于医疗事故。目前,无论理论上还是实践上,上述问题都存在较大的分歧。
输血感染丙型肝炎的发病规律视输血质量而异。从控制血液质量方面来说,即便医学输血保证血液的抗HCV阴性,转氨酶正常,但由于检测手段的局限性和变异病毒株的因素仍有一部分“正常”血液输入人体,一段时间后发生丙型肝炎,关于此情况有报告报道因输血后感染丙型肝炎的发生率为7%。
一般来说,输入丙肝病毒携带者的血液后血液中抗HCV抗体的产生和丙型肝炎的发病均有一个过程,医学理论认为是15~150天,也就是说,抗体出现的时间变化较大,有许多患者抗体出现时间在一个月左右,有的是2个月,甚至晚于临床症状出现的时间。关于这一潜伏期的理论值,仅仅是一个临床观察的统计结果,不是绝对指标,要根据实际临床病案中临床个体的差异而定。
由于所接受的血液本身就带有抗HCV抗体和丙型肝炎病毒,因此在输血后立刻检测被输血者的血液检验结果中可能检测到抗HCV抗体,因为此抗体可能来源于供血者的血液。由于目前患者的输血病历缺乏输血单,导致无法确认其所输血液的来源和确定血液质量,因此尚无法排除本次输血感染丙型肝炎的可能性。